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现代医学

时间:2023-07-29 15:55:39 来源:个人图书馆-opheliazq70

而这一切,不得不感谢所有医疗人士的全情付出。写到这儿,不禁惭愧像我这样的人即便再多活N辈子,又能散发多少光和热呢?


(资料图)

现代医学也不禁让我想起几周前看中医的经历,是某银行请了国医堂的中医专家提供一对一半小时的问诊服务。本来不太愿意顶着三伏天的烈日出门,可忽然想起几年前小红妹自告奋勇地托她亲戚帮我预约了良久才争取到一次国医堂看病的机会,就觉得还是要珍惜这次服务。

九点不到,我就到了,专家居然已经安坐在会客室了。布置得温馨大气,堆放着点心水果的舒适空间充满着人间的温情,一扫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陌生和紧张感。这让我想起之前去私人诊所看牙时的愉快体验。这么多年,总是憧憬着什么时候医院要是能营造出豪华酒店、购物游乐场所的氛围就好了。不过又想,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是不是人们就不会生病了,或者在家就可以把一切都搞定了!

作为第一位顾客,我较为从容地把近十年的来龙去脉梳理了一下,大约花了十分钟左右,然后我用五分钟把目前的主要问题陈述了一下,并提出接下来该如何具体改进的诉求。我提醒自己一定要给专家预留足够的时间,毕竟,主讲人应该是他。可是,正如我所料,主任说,你的情况比较特殊,还是要去找某某、某某科室的医生。我表示认同,我指着他简历里陈列的诸多强项问道:中医好像注重全身的调理,您能否从中医的角度给我一些建议呢?

主任很温和地让我把舌头伸出来给他看,又仔细给我号了脉,然后提高音量欣喜地说:“你现在身体状况很好呀!”我估摸了一下时间,已经无法也没必要更加深入交流了,但还是不甘心地问,那我有哪儿虚吗?比如说血虚气虚?专家把我眼皮翻了一下说,没有血虚,就是有点气虚。他停顿了一秒,说:保持现在这样就可以了!说罢,他的小助理过来提醒说,半小时快到了。

道完谢离开时有说不出的滋味。几年前小红妹介绍的专家也是这么操作了一番,绝望地摇了半天头后,便以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口吻吩咐他助理儿子记下一堆药让我去抓。我自然没有去自找苦吃。

这次的经历似乎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多的茫然。从外婆的父辈开始,到外公和外婆的弟弟妹妹这一辈,基本都是中医,而且我的两位舅爷在某些领域还是很有建树的。因此,我对中医一直有种特殊的情感和敬畏之心。生病期间,躺在病床的难耐时光里我居然饶有兴趣地观赏完了《神医喜来乐》,很是为他高超的医术和人格魅力所倾倒。我觉得中华民族能够有古往今来的成就,一定是与中医的博大精深分不开的。

但是,在精准医学如此突飞猛进的二十一世纪,我真的很迷茫中医的优势该如何体现,它的说服力该如何提升?

就如专家给我问诊留下的主要印象:一切都只能缓慢改进(缓慢到什么程度自己悟)、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为什么是最好自己悟)、许多事情都是靠摸索得来(怎么摸索自己悟)。其实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他说的这几点也恰恰是我付出惨痛代价后最大的心得。当然,能从专家那里得到确认,本应是受到鼓舞的。可是,我所忧虑的是,这样的医疗思路可能更适合于未病和悟性极高之人。但是,若碰上我这样,一检查出来,就登峰造极的,该怎么办?

翻着这几年积累的一沓一沓的检查检验报告,上面层层叠叠的数据清晰记载了身体发生的各种变化。通过仔细的比照,身体经历的一切尽收眼底,虽然未必能了然于心。

记得某年二十一世纪杯的全国总决赛现场,应着当年“科技”的主题,一位女学生在讲述曾经的医生用温暖的双手给她看病而如今却是面临冰冷的仪器时,不知有多少师生为之动容,我更是感同身受,甚至认为现在的医生实在太轻松,几乎所有的活儿都交给机器了!

可是,猛然间,我觉得这或许正是医学的进步。插上科技翅膀的医学让患者少走了弯路、少遭受了痛苦、少经历了风险。或许医生对精准数据的解读分析能力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反观中医数千年的望闻问切,即便是功不可没,可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当然,更让我不安的是猛然联想到自己几乎已固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所信奉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这网络资源满天飞的时代,那点点虚无缥缈的“得法”又到何处去寻找生存空间和公信力?这似乎和这中医专家的会诊有那么一点不谋而合。

想到之前帮某学报审稿时,只要看到定量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教学类论文就很反感,认为这些数据化的分析让教学变得了无生趣,更别提许多“完美”数据和结论一看就是精心打磨出来的。

但是,这次看中医的经历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过于“感性”化的教学是不是在误人子弟。但是,再去掌握许多高大上的软件技巧已不太现实。

不敢想了。难道只能静观科技飞跃、世事变迁,做只安静的井中之蛙?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