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了地理侃诗理。人要讲理,不讲理就不是人,是野兽。什么事都有个“理”。文有文理,诗有诗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而在文学艺术领域,“理”往往是相通的。
写诗与作文的同一道理是:都要有中心思想。您看:
【资料图】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
先说看到的风景,然后说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就要再往高处,从而把登楼的感悟写出来。脉络分明,道理明白。如果一首诗读下来,读者看不出您要说明什么,那就是无理诗。经常看到会诗、做社课之类时,总有人说:“我来凑一个。”诗是要从胸中流出来的,是凑的么?凑的是热闹,连七巧板都不是。生硬地拼成七言八句,没有主题,没有思想,没有脉络,能算是诗吗?有的有一两句很好,但通篇像一盘散沙,那叫“有句无篇”,也是不好的。
《李铁拐》(冷望高书)
写诗与书法的同一道理是:都必须练基本功。学书法,要学用笔,要读帖,要临帖。跳过这三个阶段,您写得再龙飞凤舞,行家一看都是垃圾,哪怕您是什么省书协甚至中国书协会员。学诗,要学格律,要读名作,也要从模仿到有自己的面目。您看: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这诗怎么这么眼熟?啊,想起来了:
白帝
【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典型的杜甫风格,肯定也是杜甫的。据说还真差点收到杜甫的集子里去了,后来才搞清楚是李商隐写的。李商隐的七律在晚唐达到那样的高峰,与他这种刻苦向前贤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写诗与摄影的同一道理是:都要有景深,有层次。过分平铺直叙,就没有立体感和质感。您看: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很多人都能背诵,但不一定知道它到底好在哪里。其实李白的高,就高在能像操纵摄像机一样推拉镜头:上阕,从远处的平林,拉到近处的寒山,再拉到眼前的楼,最后拉到眺望的人本身,是由远及近地拉;下阕,由伫立的人,推到人前的鸟,再推到远处的长亭短亭,“归程”二字还留了个更远的“故乡”的馀味,是由近及远地推。这一拉一推,层次就出来了。虽然唐代的时候还没有摄影这门艺术,但李白就知道这样运用了,这便是他的过人之处。
鹤问湖(卢象贤 摄)
写诗与说话的同一道理是:您是写给读者看的,不是您自己懂就行了,因此您要对读者负责。白居易是读给一个文盲老妪听,但要完整的话还要想象有一个行家会来读。诗词虽然是小众的东西,但是尽量照顾读者面是必要的。不懂的人,能从从字面上听出一层意思,像那位老妪;懂的人,能从更深处体会另外一层意思,您的诗才真算写好了。
禹庙
【唐】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以颔联“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为例:文化低的人,能看出是写禹庙的荒凉,开头就一个“荒”字嘛,橘子柚子熟了都没人摘,屋墙上像画了龙蛇一样乱七八糟。文化高的人呢?他能联想到《尚书·禹贡》中的“厥包橘柚”和《孟子》中的“禹驱龙蛇而放之菹”,都是禹的典故。就这么能暗藏玄机,您以为杜甫诗圣的头衔是浪得虚名的!
秋水(作者:冷蕴春)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