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什么关系?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3-03-30 10:18:17 来源:中金网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发展又依赖于实体经济。主要表现为以下互相促进,相铺相成的关系:

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血液和可能。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因为金融不进来自实体经济,而且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会依托金融,促进金融的发展。

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阶段,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创新活动离不开资金支持,保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创新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引导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部门,激发企业增长动力是现阶段金融体系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对于内源融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企业高管的薪酬激励是内源融资支持创新投入的关键因素;而职工的薪酬激励能够有效地减缓内源融资对于创新产出水平的抑制效应。说明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之间的相互挤出是内源融资对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影响发生背离的潜在原因。

依据企业的微观特征、行业特征以及地区经济环境特征,研究不同现实情景下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效果发现,一方面,对于非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和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内源融资决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而对创新产出水平的抑制效应不显著。

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内源融资能够有效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内源融资支持企业创新水平的边际效应较小。其次,区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和来源结构考察企业债权融资决策对创新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债权融资决策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

财务风险增加是债权融资决策抑制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区分债务类型发现,短期借款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期借款有利于促进创新投入但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依然显著为负,债券融资同样对创新产出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不显著,商业信用同时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

最后,考察债权融资对异质性特征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发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适当提高行业竞争程度以及提高地区市场化程度均能减弱债权融资的创新抑制效应,研究结论为探寻优化企业创新效率的可能路径提供经验证据。再次,利用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企业股权再融资行为对创新发展的影响效果,并基于竞争的视角诠释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

研究发现:第一,从整体上看,企业进行股权再融资以后,其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这说明股权再融资为企业的创新投资提供了明显的资金支持,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的权益融资便利转化为了企业的增长动力。第二,基于不同再融资方式的分样本检验表明,只有非公开发行和以现金认购的再融资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再融资方式的差异意味着企业再融资动机的不同,以公开发行进行的再融资有更大的可能侵害小股东的利益,以资产认购的再融资则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表现。

第三,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股权再融资以后,创新投入的提升效果越明显。说明激烈的产品竞争环境能够增强企业股权再融资后的创新投资动力,成为进行股权再融资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第四,面对竞争压力,企业对自我竞争优势的追求,显著提高了股权再融资后的创新水平。

无论由于议价能力劣势急需建立自身优势的企业,还是处于初创期和成熟期创新需求较强的企业,股权再融资对其创新水平的提升效果都比外部竞争压力较小的企业显著。并且,企业的内在融资需求和管理层的道德价值倾向是股权再融资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内部条件。只有融资需求较强和管理层道德价值取向与股东一致的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企业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五,对于非国有与高融资约束企业、竞争程度较高与高新技术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与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等特征的企业而言,企业股权再融资行为对创新水平的促进效应更强。最后,基于权衡理论,从最优资本结构偏离的视角探讨企业融资决策选择对创新发展的影响效果。

无论企业是处于负债不足状态还是过度负债状态,实际资本结构偏离最优水平均会对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针对企业债务高企现状,考察过度负债带来的实体经济效应。

研究发现,过度负债企业偏离最优资本结构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和缩短债务期限两种作用渠道抑制企业创新发展,且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低行业竞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发达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优化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效率,是实现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启示:对于企业而言,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严控企业债务融资比例,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提供的股权再融资平台。

首先,要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优化企业工作环境。研究发现,管理者薪酬激励机制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投入行为,员工薪酬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员工积极工作的动力,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完善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适当的薪酬激励,能够优化企业的工作效率,营造更有竞争力的工作环境。

其次,要警惕企业债务融资增加带来的经营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的债权融资决策会通过增加财务风险抑制企业的创新发展,区分企业融资结构发现,只有长期借款和商业信用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决策时,应该警惕短期借款比例过高,避免债务融资决策加重企业的经营负担。

再次,鼓励具有创新需求的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提供的股权再融资平台。研究表明,当企业有股权融资需求但没有进行再融资时,企业创新水平明显下降,而进行了再融资的公司则显著提升了创新水平。所以,对于有创新意愿的公司,尤其是对资金短缺程度高、议价能力弱以及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等竞争能力较弱的公司而言,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时,管理层可以合理制定股权再融资计划,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强化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最后,企业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资本结构现实情况,理性进行融资决策,高效驱动创新发展。研究发现,企业偏离最优资本结构会抑制创新水平。即使是对于负债不足企业而言,资本结构向下偏离最优水平也不利于企业创新,此时适度加杠杆行为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新的增长点。

企业管理者在投资决策时,应结合自身的资本结构现状进行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来说,当企业处于过度负债时,过度自信的特质会使其忽略风险,扭曲投资,进而抑制创新产出。上市公司应该凭借去杠杆政策的有利时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主动进行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加大对企业融资资金使用用途的监管力度,抑制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在放松股权再融资门槛的同时加强事前和事后监管。虽然股权再融资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但是也有部分公司再融资之后没有提升创新水平。此时,监管部门应当在事前认真审核申请再融资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效识别其真正的再融资动机,避免没有真实融资需求的公司到市场中“圈钱”,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在上市公司获得再融资资金之后,定期或不定期地查验其资金的真实去向,防止管理层对股东的“掏空”,有效保护市场中的投资者。监管层应加强对微观企业债务的监测,建立及时有效的监管系统。企业创新需要债务融资予以支持,可是事实证明,过度负债并没有为企业拓展额外的发展空间,反而可能会积累财务风险。

总之,未来政策规则的改变必须要配合监管部门前瞻性的应对方案,合理评估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的竞争优势,精准施策,构建健康且可持续的市场环境。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