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国产啤酒到底比进口啤酒“差”在哪?现在你还会购买国产啤酒吗?

时间:2023-03-28 11:14:25 来源:中金网

2022年,中国啤酒产量和销量都再创新高,但这是包含进口品牌在国内开厂的产量和销量,近几年国人的酒桌、饭局里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进口啤酒的身影,国产啤酒多数顶着“啤水”的称号,口碑日渐下滑,渐渐只有价格能产生一定的竞争力。

国产啤酒到底比进口啤酒“差”在哪?现在你还会购买国产啤酒吗?

国产vs进口,我们常喝的啤酒几乎不是正宗啤酒?

让我们回想一下市面上常见的国产啤酒,酒精度多在2.5-5%vol之间,倒出来液体清黄,有的泡沫多些,有的泡沫少些,喝起来也差不多就那味,比较清淡,酒精味要多过麦香味,价格也普遍不算贵,一听几乎就在5-6元左右。

这形成了其以量取胜的销售战略,对啤酒口味要求不高的人,会觉得它们喝起来都差不多,不妨选择价格更低的;对啤酒口味有些讲究的人,则会觉得国产啤酒十分寡淡,完全就是注水的酒精饮料,不如外国啤酒正宗,因此不会去购买这些平价产品。

那么国产啤酒和国外啤酒到底差在哪呢?

啤酒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其制作工艺、杀菌情况、颜色、原麦浓度等就能分出至少20多个种类,我们以国际公认的,也是大家熟悉的发酵方式来区分的话,可以将其分为“拉格”和“艾尔”两类。拉格啤酒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啤酒,而艾尔则是精酿啤酒,市面上多数国产啤酒就是工业啤酒。

那国产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的区别又在哪呢?话不多说,我们来分别开一瓶“鉴赏”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先打开一罐普通国产啤酒倒到杯子里,你会看到酒的颜色偏淡黄,液体是接近清澈透明的,粘附杯壁的一个个小气泡都清晰可见。酒杯和酒接触时会产生白色的泡沫,不过多数酒的泡沫不算绵密,只消静置一会儿就会消失大半了。

把这杯国产啤酒放到一边,我们再来开一罐德国精酿啤酒。拉开拉环,首先就是一股麦香扑鼻而来,同样找个玻璃杯倒出,我们会看到这种酒的颜色就深很多,更偏向不透明的棕色和黄色,酒中还会飘着疑似“脏东西”的沉淀物,顶头的泡沫又多又绵密,有的精酿啤酒产生的泡沫能占据酒杯的大半,静置也不容易消失。

光看外观已经有不小的区别了,接下来再来尝一尝味道。还是先喝国产啤酒,因为泡沫消散,现在已经可以直接喝到酒的部分了。入口先是充满丰富的气泡的澄澈酒体带来的刺激与清爽感,之后能尝到一丝丝微苦,以及若有似无的麦香味,总体味道偏淡。加之酒精度数不高,因此不容易让人产生醉意,这也是很多聚会上,一些大兄弟拼酒,两个人一人喝一件也还能站立不倒,继续叫嚣的原因。

再来尝几口精酿。哟,这杯的泡沫依然坚挺呢,伴随绵密的泡沫入口,我们会发现比起国产啤酒,这款精酿的口味要丰富很多,一来就能尝到浓浓的麦香味,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明显的的苦味,如果是一些果味的精酿,还会带有一股比较刺激的酸味。回味比较悠长。且精酿的酒精度数普遍比工业啤酒要高出不少,要是喝这种酒,就不能那么肆无忌惮的和朋友血拼了,极有可能连之前的一半都没喝了,你们就双双躺倒。到这也算是“品尝”完了,这么看下来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确实差的挺多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就是制作它们的原料以及制作步骤有不小的区别。

纯正的德式啤酒,自古就坚持只使用啤酒花、麦芽、酵母、纯净水这几种原料,需要的酿造时间可长达2个月,并且在酿好之后几乎不会进行过滤、稀释等操作,因此酿出来的酒就能保留浓重的麦香,并且酒体会相对浑浊,酒味醇厚,酒精度数也会偏高。“缺点”是不易保存。这类啤酒在酿造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变化,都可能使其具有不同的风味。

有的特殊风味精酿,还会采用香草夹等较为昂贵的香料来丰富口味,原本啤酒花、麦芽等的成本就不算便宜,加上别的香料,精酿从原料起就会偏贵了。再加上较长的制作时间等成本,最终使得精酿啤酒被列入中高端啤酒的消费行列。

普通的国产啤酒,多是承袭了“美式工业啤”的制作流程,也就是说从制作工艺来讲,国产啤酒就和所谓的“正宗”有一定区别。这种啤酒本身就主打柔和、清爽的口感和口味,所谓“工业”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追求酿造速度快、产量大、口感一致等目标。

因此这类啤酒在使用麦芽和啤酒花之余,还会增加一些大米、玉米、淀粉、糖浆等原料,目的就是加快啤酒的发酵过程中的糖化,以此减短发酵时间。且因为大米、玉米的成本要比麦芽低很多,因此使用它们也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酿造出的啤酒部分还会使用加水、填充二氧化碳的方式进行稀释,可以进一步增加产量,同时麦芽香气和酒精度数也会随之下降。

还有的啤酒在酿造时会再加一些添加剂,可以起到延长保存时间等作用。以上操作也是工业啤酒可以把价格拉到很低的部分原因。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基本都能明白国产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到底有什么差别,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分别被划为“低端”和“高端”了吧。但其实说到底,二者的根本区别还是制作工艺的不同,其所对应的主要也只是口味的区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其高低的话,也不免有些武断。

国产啤酒为什么会变成“啤水”?

从上面我们就能知道,国产啤酒会被称为“啤水”,似乎也就是因为制作工艺不同,更换了些原料、多兑了些水嘛。但其实啤酒早期进入中国时,走的还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正统”风格,它会变成今天的“啤水”受到众人嫌弃,也不单纯是改变了原料和工艺这么简单。

中国第一家啤酒酿造厂是“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是在1900年,由一名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创办的,它就是后来哈尔滨啤酒厂的前身。最开始从这个酒厂生产出的酒就被命名为“哈尔滨啤酒”,这是沿用了西方用产地给啤酒命名的方式。

起初面对被生产出的啤酒,国人多是看都不看一眼的态度,这是因为喝惯了白酒的他们觉得这种黄色带气的酒味道很怪,酒味还淡,并不符合传统“好酒”的标准。

包括三年后,由德国人在青岛开设的酒厂,这也是后来青岛啤酒的前身。该酒厂引用了当地崂山的优质矿泉水,配以优质小麦,用纯正德式工艺酿造出了第一瓶青岛啤酒。但这种“正宗”啤酒依然没有获得当时国人的青睐,甚至就厂里的工人渴了都不愿意去喝免费供应的啤酒。

那时国内的啤酒和国外的待遇一样,基本都是作为“低端饮料”供给底层劳动人民喝的。因为是小麦酿造,所以啤酒还能起到一定的饱腹作用,当时就成为了租借建筑工人们的“液体面包”,反正由洋老板免费提供,不喝白不喝。但即使如此,国人对其味道的评价也没有上升,最经典的一个评价就是“色似马尿、味同汤药”。

在随后的发展中,啤酒在高度酒里又比不过白酒,酒厂生产也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因此为了增加受众,也为了降低成本,部分酒厂开始向工业啤酒转变,学习了上述提到的“美式工业啤”的酿制方法。并且个别酒厂开始为这种口味“淡爽”啤酒塑造新的定位,将其与国民饮食习惯结合,主打一个“清爽、解腻”的卖点。

这种清淡些的酒确实更符合国民的口味了,加之商家为其附上的“佐食”的定位,工业啤酒更多的出现在餐桌上,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成为了主流啤酒,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宵夜伴侣”。

早期的工业啤酒的确是为了压缩成本诞生的,但是也算歪打正着、运气很好的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所以销量和口碑都还不错。

再到后来,随着国内啤酒需求的上涨,国外众多啤酒品牌也瞅准了这个商机,准备入驻中国,分一杯羹。最初他们采用的是收购销量低的小厂来生产自己的酒,但发现国人不爱精酿那种醇厚的味道,买点啤酒就是为了下下菜,口味浓重的精酿反而夺了味道,因此销量很不好。

百威啤酒公司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射到了各家大厂身上,纷纷出巨资入股或是收购这些大厂,一时之间国内众多喊得上名字的啤酒品牌都变成了完完全全的外国品牌,比如哈尔滨啤酒就被百威啤酒的公司收购了。其中也不乏依然坚挺的国产品牌,如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等。

收购战结束后,国内啤酒又迎来的新的战争,大家开始抢占市场份额。这一时期就出现了众多的竞争手段,如早期的找人收购竞争对手的酒,到后来捆绑冰柜将酒出售给一线零售门店,以及开瓶得奖“再来一瓶”“再来一箱”等等的方式。伴随这些明面上的竞争,各家在背地里也使了不少力,如谣传对手品牌使用利尿剂等添加剂,以及为了赢得价格战,不断更换原料,降低成本等。

这波操作下来,国产啤酒愈发被拉向了低端的市场,很多品牌受丑闻影响销量曾一度下降,口碑也不好了。

但即使经历了这些,国产啤酒的需求依然存在,它仍然是年轻人聚会聚餐的首选之一。这些工业啤酒真正开始遭到“嫌弃”,是随着社会发展,部分国人收入水平上升,大家对啤酒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开始追求啤酒的味道口感了。于是精酿啤酒在一波先行者的带领下重回消费者视野,并且开始形成自己的受众群体。

如果把精酿啤酒作为“好喝”的标准,那味道清淡、不够香醇的普通国啤自然就属于“次品”了,加之某些品牌越来越偷工减料,国啤也由此背上了“啤水”的称号。

工业与精酿到底孰高孰低?以后该喝什么啤酒呢?

说到这里,笔者仍然更偏向于工业和精酿的选择,主要还是一个主观消费意愿以及口味喜好的选择。

对精酿和工业最大的争议点就在它们的口味上了,笔者还是建议大家爱喝什么喝什么、能喝什么喝什么就好。

日常想要区分精酿与工业啤酒,最直观的就是看配料表,原料只有麦芽、啤酒花、酵母、纯净水的就是精酿啤酒,但凡多一样别的原料或添加剂都不够正宗。此外,还可以看一项指标:原麦汁浓度,精酿啤酒的底线是原麦汁浓度在10°P以上,10-12°P的较为常见和适中,14°P以上的味道就十分醇厚了,售价也相应会更高。

比起早年想喝精酿必须买进口酒的情况,近几年品质不错的小众国产精酿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因此想要尝试精酿的小伙伴也可以选择国产品牌,这类产品还多运用了很有“中国味”的原料和概念,很有我们自己特有的特色。

大厂之中也有正视问题的品牌,摒弃了许多低端、低质产品的生产,也转向研究起了自家的精酿啤酒,现有多个品牌的多款产品均已上市,感兴趣的人不妨一试。

相信有了老牌的改进以及新牌的加入,国产啤酒摘掉“啤水”的帽子,做出可以出口的优质产品,也指日可待。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